一、里名沿革
本里位於嘉義市西南郊,日治時代約相當於柴頭港庄大字,二戰後編為頭港里,里名係沿襲柴頭港庄而來。
本里最大的特色是遷村現象,清領時期聚落主為柴頭港和何仔庄,當時柴頭港在何仔庄的西南方緊鄰太保市,由於水上機場的設立和擴張,兩聚落均曾遷徙,今日柴頭港則在何仔庄的南邊,而整里的西邊有一部份已屬水上機場的範圍。
二、里界概述及面積:
本里北與大溪里為鄰,東與港坪里和劉厝里為界,南與水上鄉為鄰,西以嘉義機場為界,面積2.29平方公里,劃分為7鄰。
三、自然環境與村落:
(一)柴頭港
位本里南邊,以前原址附近有一條大排水溝,台語稱為「港」,其上有木頭造的橋,故稱位於水旁的聚落為「柴頭港」,明治29年時(1896)人口26戶93人。
本地居民主要姓游、李、黃,而以游姓最多,日治時代建機場時,本庄並未整庄遷移,當時緊鄰機場,為防美軍轟炸,家家戶戶環植刺竹並挖防空洞,民國46年水上機場擴張,全庄一起移到現址。
(二)何仔庄
位於本里北邊,居民主要姓高,因為全庄甚為團結,大家很「和」,故稱為「和仔庄」,後來市政府聽音寫成「何仔庄」,讓人誤會本姓何。
明治29年時(1896)本庄規模比柴頭港稍大,有31戶126人。本地於民國46年從機場遷出,居民以種植水稻、甘蔗、甘藷為主。本庄馬路於84年拓寬完成,帶來一些新建築,人口有增加的趨勢。
四、工商漁牧概況與宗教信仰:
本里自古即是農業聚落,集村外圍是一望無際的田園,每一集村均有一座寺廟為村民信仰中心,居民以農為生,生活方式變化不大。
轄內寺廟有真武宮,位於玉山路柴頭港南邊,主祀玄天上帝,廟中存有一道光21年(1841)的香爐,民國46年遷村,廟亦遷出,48年重建完成,80年再重建為今廟貌。本廟廟庭廣大,周圍種植樟樹,是里民的活動中心。
另一為彰武宮,位於育人路旁,主祀玄天上帝。
里長
- 姓名:高順能
- 服務處:嘉義市育人路381巷60號之1
- 電話:0932774689
里幹事
- 姓名:林廣茂
- 服務處:竹園聯合里辦公處(嘉義市民族路933號附1/嘉雄陸橋下)
- 電話:22940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