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里名沿革
本里位於嘉義市西南方,日治時代屬港子坪庄和劉厝庄大字的東邊,二戰後編為磚磘,里名由來係因為日治時代界內為練瓦會社(即磚磘)所在,故命名為「磚磘里」。
本里在清領時期並無聚落,直到日治時代日本人在此設立練瓦會社後,才有磚磘工人在此定居,當時磚磘場共有三個,佔地廣大,幾乎佔本里一半的面積,二戰後磚磘由工礦公司接收,民國42年間工礦公司將之賣給王永慶先生,王氏再轉交林騰雲先生經營,命名為「建南磚廠」,民國60年左右磚廠停工,公司開始將磚廠土地轉為興建”販厝”出售,此乃本里的新興地區,人口增加迅速。此外昭和18年(1943)時,曾有日本人在磚磘旁開設紙廠,二戰後改稱「中福紙廠」,鄰近並有二戰後新設的「中國紙廠」,而衍生出牛車寮仔聚落,本里在二戰結束以前可說以工業機能為主,現今則住宅與工業機能並重。
二、里界概述及面積:
本里東以博愛路、玉山路與西平里為界,西以金山路、大同路與港坪里為界,北以大同路與西平里為界,面積約0.4381平方公里,劃分為20鄰。
三、自然環境與聚落:
(一)磚磘工寮
位於本里東北,日治時代設練瓦會社後,因為需求工人很多,許多雲林縣、嘉義縣沿海地區的民眾到此工作謀生,聚居在一起,遂被稱為「磚磘工寮」。工寮北邊有白蓮宮,是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主祀羅周千歲,神像是住民由布袋鎮新厝一起移居過來,原在自宅奉祀,民國53年建廟,取名為「白蓮宮」,80年並重建成今廟貌。
(二)牛車寮仔
位於玉山國中東側,博愛路旁,因居民以牽牛車為業而聚居,遂被稱為「牛車寮仔」。牛車寮仔原本在後火車站附近,當時以轉運鐵路貨物為生,本里設置紙廠後,因需搬運大量稻草作原料,一部份人遂搬來本里,專門駕駛牛車搬運稻草而集結成庄,本地居民亦多「海口人」。
里長
- 姓名:王張錦淑
- 服務處:嘉義市友忠路327巷4弄11號
- 電話:05-2358861
里幹事
- 姓名:陳泰安
- 服務處:竹園聯合里辦公處(嘉義市民族路933號附1/嘉雄陸橋下)
- 電話:2294057